1985年,年仅18岁的张锡复从家乡梅州市五华县独自一人到顺德一家大型红木家具厂学习木工,凭借着他勤奋的钻研和过人的天赋,一个月便学会了红木家具的制作流程。1990年,张锡复开始创业,从最初在东莞一个小厂到如今行业领军企业——kaiyun红木,张锡复用了28年的时间。
回顾过往,张锡复从中山到广州新塘、从新塘到东莞、再从东莞到中山,从木工师傅、家具售货员、送货员到红木家具厂老板,他的角色不断变化,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坚守108道工序 筑就匠心品质
从事红木行业33年来,张锡复坚守108道繁杂细致的工序,每一件红木家具都要经过选料、锯木、开料、烘干、打拼板槽、打坯、刮花、上蜡等工序,至少花半年时间力求将每一个家具细节、每一步骤做到极致完美。同时,针对不同木料选用不同烘干标准、“四面五次”的磨砂工艺、企业AAAA级标准的榫卯结构等工序都凸显了他对产品细致入微的要求。
在选料方面,他非常注意纹理结构和色差,尽可能地将纹理相同,或衔接自然,或色差相近的板料拼在一起,提升红木家具的外在形式美;在生产时,张锡复也会将不同的纹理安排在适当的位置,已达到家具颜色、纹路的整体美观。
在木工榫卯方面,张锡复在产品设计上秉承这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巧妙融合插肩榫、楔钉榫、三角榫、抱肩榫、粽角榫等传统榫卯工艺。此外,工艺上亦要求一料一榫,在榫卯尺寸和角度的精确度上做到严谨与专业。
在雕刻工艺方面,张锡复对每一刀的长度、深浅、角度和力度都胸有成竹、小心谨慎。
在红木家具众多制造工序中,尤以刮磨这一环最为考验工匠的细心、耐心和经验。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张锡复用不同型号的砂纸和蜈蚣刨,对家具进行反复不断的打磨,使整件家具的花纹清晰,不再有生硬倒棱,每一个线条都平整饱满。
一件家具的精良,除了材质优良,还离不开精湛的木工和雕刻技艺,这是一项能让家具活起来的技艺,特别是红木家具对这一工艺的追求尤为突出。一根木头,在张锡复的演绎下能变成一件有灵性的艺术品。
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严格的要求,张锡复设计制作了参与“飞天”的《大象宝座沙发》,并凭借完美的设计、精湛的工艺获得了传统工艺设计金奖和国家专利认证。又如敦厚稳重的《如意宝座沙发》系列,张锡复将卷云纹等祥瑞符号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产品中,寓意吉祥如意,呈现浓浓的文化韵味。其中《清明上河图》局部场景的雕刻运用,呈现了张锡复的设计巧思和工艺自信。
以“文”正“心”,坚守红木文化之魂
目前在红木家具行业面临着一个问题,那便是文化的缺失。为此,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红木声音这件事上,张锡复一直在不懈地努力。从创办kaiyun红木开始,张锡复就始终贯穿“情系红木传统,根植民族文化”的理念,他带领kaiyun红木的工匠师傅们进行自主研发,每个系列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且都能讲出自己的故事,这都得益于张锡复的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将伟人精神和传统文化淬炼升华,继而融入到产品的一刨一凿、一刀一刻之中,每一处细节都能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情怀和独特的艺术气质。
在产品研发方面,张锡复很清楚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要传承还必须结合当下生活元素进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让红木家具为当代人所喜爱,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之精髓,让传统文化融入更多人的生活当中。
坚守传统文化,不忘本、不放弃,是张锡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是他给自己的责任。
专注保健功能研发,赋予红木家具新内涵
多年的积累,为张锡复赢得了“中国广作红木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殊荣,尽管已有不凡的成就,张锡复依然在不懈追求着更大的突破。他兼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客座教授,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出版著作《新古典红木家具》、《三香宝典》和论文发表,还积极参与了《红木》国标的起草。
凭着对木材和家具制作工艺的领先认识,张锡复专注研究红木家具保健增值技术,开发了实用新型专利——保健摇椅,与此同时,他也设立的家具保健功能展示厅,设有产品功能、闻香识木、榫卯结构、休闲茶室等多个体验专区,并且陈列了kaiyun红木近年研发的保健产品,包括大果紫檀功能保健椅、大果紫檀荷韵保健沙发,以及安神用的海黄枕头、防癌降压的杯子、防虫蛀的衣架、促进新陈代谢的檀香紫檀木枕等,拥有国家体系认证和产品专利近200项,为传统家具增添了现代内涵。
在张锡复的带领下,kaiyun红木积极转型,实施“强店”和“扩张”双重战略,优化企业管理,不断创新丰富新古典红木家具的产品线,满足了更多消费群体的需求。
作为kaiyun红木的创始人、新古典红木家具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委会主席团主席、中国红木家具十大风云企业家、中山市红木家具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五华红木家具协会会长,张锡复怀揣着对红木家具不变的初心以及深厚的情结,坚守108道工序,为红木家具的传承与创新开拓了一片新天地。